很少有父母天生就會教孩子,也很少有父母能自然而然地成為育兒高手,要想做一個成功的父母,就需要不斷地充實新知識,管教孩子的方法有千百種,打罵孩子可以說是最直接的。但是時代在變,觀念也在更新,家長管教孩子的方法當然也不可能不變通!也許家長會感到疑惑,如果把棍子收起來,是不是就會寵壞孩子?其實,當孩子犯錯時,以尊重的態度讓孩子自己負責,反而更能培養孩子獨立而理性的人格。
家長的手應該充滿關愛與溫暖,而不是讓孩子感到陌生和恐懼。一個在戰戰兢兢中長大的孩子,會漸漸發展出負面的行為,例如不敢表達自己真實的感覺就說謊,有需求不敢說就偷竊等。不過,有些家長又時常感到很為難,因為除了打罵之外,他們似乎總是難以找到有效的教養方法。現在,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一下不打不罵的十大管教妙法吧!
打罵孩子的常見原因
當被問到為什麼要打罵孩子時,許多家長的回答都是“不聽管教”。針對這個原因,專家認為當父母在打罵孩子的時候,總是把原因全部推到孩子身上,認為是孩子逼自己這樣去做,卻很少去尋求其他的方式來教導孩子。其實,不管用什麼管教方式來對待孩子,其責任都要由父母來擔起,而不是孩子。正是因為家長不願意花心思去尋找其他的教育方法,所以才會有打罵的草率表現。一般來說,家長之所以要打罵孩子,主要有以下四大原因。
一、傳統教養觀念
不可否認,傳統的教養觀念對我們仍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,例如“不打不成器”“棍棒底下出孝子”等。因為在傳統觀念中,父母與孩子的關系就是上對下,並沒有尊重孩子、和孩子平等相處的概念。傳統文化的尊重多放在平輩的相處上,但在親子關系中卻十分欠缺。
二、自我情緒管理不佳
如果家長的心智不夠成熟,那麼對孩子而言就是很沉重的壓力與包袱。當在生活中遇到困難或挫折時,有些家長就容易把怨氣發洩到孩子身上。當家長對自己生活或工作的期望無法滿足時,就更希望孩子可以完全按照他的指示來行事,一旦孩子的表現不能令家長滿意,那麼家長多半會打罵上前。
三、熟悉的成長經驗
由于沒有及時接受新知識,或是經驗不足,所以有些家長就直接就套用原來父母的管教模式,只要不順父母的意,就會受到這樣的打罵處罰。因此,當他無法使自己的孩子照他的方式來做事或生活時,也就喜歡用最熟悉的方式管教孩子。
四、尋求快速方便的方法
有些家長懶得思考其他的方法來管教孩子,認為打罵教育最方便,見效也最快。因此,每當孩子犯錯的時候,第一個想到的就是處罰孩子。
不打不罵的10大管教妙法
一、多多了解孩子
在忙于生計的同時,家長一定要抽出時間來多了解孩子,與孩子、保姆、孩子的老師多多溝通,盡量對孩子在幼兒園和家庭中的表現有一個全面把握。多一分了解,就少一分誤解。這樣一旦孩子真有不聽話的時候,也能比較明白應該如何去引導孩子。
二、吸收教育知識
社會在變化,孩子的成長環境也在變化,那麼教養方式自然也要不斷進步。身為家長,就要責無旁貸地主動吸收教育新知。在傳統的親子教育方式中,多半是父母用權威來教育孩子,而打罵處罰更是權威教育的重要方法。吸收新知可以幫助家長跳出自己的成長經驗,及時調整自己的教育觀念。
三、耐心傾聽孩子
如果是氣急攻心的家長,在面對不聽管教的孩子時,通常最直接的反應就是破口大罵。此時,建議家長先冷靜下來,嘗試著多一分耐心,問問孩子這麼做的原因是什麼。當家長的心思已經放在了解孩子的想法,並想辦法幫孩子解決問題時,也許就會發現孩子的行為其實是情有可原的,並且也已經釋放掉了很多負面的情緒。
四、真正放下身段
有些家長總喜歡在孩子面前保持威嚴,習慣用以上對下的態度來對待孩子。建議家長“真正放下身段”,從內心尊重孩子,不要再用命令的口氣跟孩子說話,將孩子當做成人一樣給予尊重。不要總是對孩子說“不”,而是要給孩子選擇題,讓孩子自己做決定。如果孩子的年齡足夠大,表達能力沒有問題,也可以讓孩子自己提出解決方案或替代辦法。
五、跟孩子講道理
除了平時的告誡之外,家長也要在實際的情境中教導孩子一定的道理。讓孩子有同理心,讓他從其他人的角度去體會一下,真正明白自己的行為會如何影響他人。至于解說道理的方式,則可依孩子的年齡來選擇講解的深度,特別小的孩子可以用講故事的方式來進行。
六、讓孩子去體驗
如果孩子老是聽不進大人的話,那麼在保證安全和沒有惡劣後果的前提下,家長也可以讓孩子自己會“自食惡果”的滋味。通過自身的切實體驗,孩子將能深刻領悟到家長的教導有多麼正確和重要。
七、同孩子做協商
不要總是要求孩子按照大人的心意去生活,那麼不只是孩子痛苦,就連大人也很痛苦。孩子也是人,當然有他自己想做的事,因此,同孩子做協商,各退一步也許是很好的方法。比如當孩子想要跳沙發,而家長卻有事情要思考的時候,就可以請孩子去臥室的床上跳,或者請他等一會再跳,或者等家長把事情處理完,再帶孩子去公園盡情地跳。
八、盛怒時不管教孩子
在極度憤怒的狀況下,家長肯定無法以理性的方式來管教孩子。所以,當家長無論如何也平靜不下來的時候,建議家長暫時離開現場,或是轉移自己的注意力去做別的事,如打電話給朋友聊天、聽音樂等。等自己平靜下來以後,再和孩子好好談談。
九、修正對孩子的期望
有時家長真的太過于求好心切了,常常拿自己都做不到的標準(或許是家長自以為能夠做到,但實際上從來沒有做到過!)來要求孩子。要知道,孩子年齡還小,有好動、固執、健忘等表現都很正常。家長如果真的要對孩子有所要求,也一定要考慮孩子的成長狀況,不要總是拿放大鏡去看待孩子的表現。
十、真誠對待孩子
有些家長在與孩子做溝通的時候,總是喜歡用指責或命令式的語氣,這常常讓孩子難以接受。親子之間的溝通應該是真誠而沒有距離的,家長可以很誠實地將自己的擔心或情緒解釋給孩子聽,讓孩子了解他的行為會讓你難過,或是會讓你擔心、懼怕。只要語氣是平和的、態度是真誠的,你就會發現,其實孩子是很樂意體貼爸爸媽媽的!
不打不罵,讓賞識成為孩子成長的陽光
打罵是孩子成長路上的冰霜,而賞識則是孩子成長的陽光。美國心理學家威廉·傑姆斯曾說過:「人性最深層的需要是渴望別人的讚賞,這是人類之所以有別於動物的地方。」許多偉人的成功都是因為父母的賞識,正是這種賞識不斷激勵著他們,讓他們堅定地走向了成功。
在孩子的成長道路上,往往需要不斷地嘗試,不斷地體驗,在這個過程中,他們尤其需要父母的賞識。賞識是教育的真諦,能夠帶給孩子無限的信心和動力,讓孩子不斷地前進。
每個人都有渴望得到他人認可、贊同的心理需要。當孩子取得成績時,他內心充滿自豪,充滿信心,這時,他們特別需要有人來分擔他們的快樂,分享他們的成功。這時,為人父母者,要找準時機,創設情境,恰當地賞識孩子。
父母的賞識就像潤物細無聲的春雨,會滋潤孩子純潔的心田,增強孩子對學習生活的自信心,激發孩子渴求知識的興趣;父母的賞識就像夜空中的燈塔,指引孩子前進的方向,促使他們追求成功,永葆積極向上的活力。
因此,父母要能夠賞識孩子,要讓孩子從父母的賞識中,體會到成功的樂趣,更能從父母的賞識中明確努力的方向,以更加飽滿的熱情投入到學習生活中,力爭取得更大的進步與發展。
如果父母能在孩子遭遇挫折時,給予一個鼓勵的微笑,送上一句勉勵的話語,傳遞一個信任的眼神。用自己的賞識去點燃孩子心中的希望之火。讓孩子在充滿關愛與溫暖的氛圍中,從長輩循循善誘的教導中,通過心靈的感悟與自我反思,認識自身的不足,正確對待挫折,增強克服困難的信心。
捷克教育家誇美紐斯指出:「應當像尊敬上帝一樣地尊敬孩子。」人性之中最本質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賞識。就精神生活而言,每個幼小生命彷彿都為了得到賞識而來到人間,誰也不是為了挨罵而活著。
不打不罵孩子,學會賞識孩子,應當成為普天之下每個父母的教育座右銘。渴望得到賞識,是孩子成長的精神需求,但是賞識孩子也需要講究正確地方法。教育專家指出,父母在賞識孩子的時候時應做到「六忌六宜」。
一、忌千篇一律,宜因人而異
我們常會聽到父母說:「孩子,你真棒!」「對,孩子你真好!」這樣的公式化了的、千篇一律的賞識,偶爾試試倒也無妨,長期使用則會讓孩子覺得你的賞識空洞而缺乏誠意。孩子千差萬別,賞識也應因人而異。成績好的賞識他的睿智,暫時不夠好的可賞識他的勇氣;好動的賞識他的活潑,靜默的可賞識他的沉穩;膽大的賞識他的無畏,膽小的可賞識他的謹慎等等。
二、忌姑息遷就,宜獎懲結合
現實中,有些父母片面理解賞識孩子、尊重孩子的理念,以為只有捧在手裡、含在嘴裡、不給半點批評就是尊重和賞識。於是在孩子犯一些錯誤時也一味姑息遷就。父母一定要明白:賞識孩子不全是褒揚激勵,有時賞識也需要必要的批評,甚至適當的懲罰。只有這樣獎懲結合的賞識,才能培養出出類拔萃的好孩子。
三、忌忽冷忽熱,宜持之以恆
有些父母平時對孩子賞識,臨近考試或者一些關鍵的時刻,便又回到老路上去,對孩子少了賞識、多了抱怨;少了耐心、多了急躁。父母的心情成了賞識的晴雨表,今天心情好,春風拂面,微笑蕩漾;明天心情壞,便拉下面孔,冷若冰霜,對孩子橫豎看不上眼,批評指責便接踵而至。其實,父母賞識孩子,應該更多些寬容、理解,多些恆心、毅力,把對孩子的賞識持之以恆地進行下去,拉近和孩子的心理距離,讓他們敢於接近自己,認可並樂於接受自己的教育。
四、忌急功近利,宜放眼長遠
俗話說:十年樹木,百年樹人。期望孩子在短時間內來個天翻地覆的變化,是不太切合實際的。多元智能理論的研究告訴我們:所有的孩子都很聰明,只不過他們聰明的方式不同。每一個孩子都有潛力,但發掘的程度、表現出來的先後也各不相同。所以,父母要認識孩子的差異,允許孩子失敗,放下急功近利的心態,放眼長遠,在期盼孩子成才的同時多些賞識、多些鼓勵。
五、忌錦上添花,宜雪中送炭
不少父母對優秀孩子的賞識往往多些,而對頑皮孩子的賞識則少些;孩子取得成績時大加賞識,平時則相對吝嗇。其實,不只是優秀孩子應該賞識,頑皮孩子更需要激勵;不只是取得成績時需要喝彩,遭受挫折時更渴望加油。其實當孩子遇到挫折、遭受失敗時才是更加需要多賞識的時候。所以,父母要少一些錦上添花的賞識,使優秀孩子更清醒、更理智;多一些雪中送炭的賞識,讓頑皮孩子更堅強、更自信。
六、忌單兵作戰,宜通力協作
賞識孩子,父母往往首當其衝,但爺爺奶奶、外公外婆有沒有緊緊跟上?作為對孩子有影響力的其他人物有沒有參與進來?如果僅有父母行動起來,那麼孩子在父母跟前如沐春風,在祖父面前卻可能遭遇暴雨,這種景況就會使孩子無所適從。所以,賞識孩子必須形成全家參與、大家齊關注的局面,形成賞識的合力。
走出打罵孩子的教育誤區,通過賞識來激發孩子的潛能和人生的信心,每個父母都可以用正確的賞識塑造出理想,傑出的好孩子。